爆料:别让那个论文骗子跑了!

时间:2020-05-12 12:09:55 作者: papercrazy阅读数:195 次

       爆料:别让那个论文骗子跑了!为端正学术之风,打击学术不端,规范跟提上学术教育,是需要更多人士们挺身而出,多爆料一些论文行业中的一些黑幕与造假的现象。今天papercrazy在此就为大家揭秘爆料一些论文发表中的一些黑幕交易,希望对大家能引起重视!2018年,世界三大顶级期刊之一的《自然》杂志在同年内发表了两篇曹原的石墨烯论文,在整个物理界引发了巨大反响。


爆料:别让那个论文骗子跑了!

        当时年仅22岁的曹原凭借这两篇重磅论文,成为了以第一作者身份在《自然》杂志上发表论文的,最年轻的中国学者。并在该杂志发布的“2018十大科学人物”中位居榜首,被网友们誉为“传说级天才少年”。

时隔两年,曹原王者归来。

         5月6日当天,曹原分别以第一作者兼共同通讯作者、共同第一作者的身份在《自然》杂志上连发两篇论文。


爆料:别让那个论文骗子跑了!
爆料:别让那个论文骗子跑了!


       从事相关行业的网友表示:“一般研究者一辈子能有一篇这种级别的论文都满足了,曹原未来可期。”

      不仅是国外的论文市场竞争激烈,在国内,想要在学术期刊上刊登论文也是百里挑一,难上加难。

       这样一来,买论文、花钱发表论文已经成为非常普遍的现象,甚至形成了一条年入十个亿的灰色产业链。


爆料:别让那个论文骗子跑了!

       武汉大学出版科学系的副教授沈阳曾经带领团队研发过全国首个反剽窃软件。

       在研发过程中,他历时三年,调查了近800个论文买卖网站,经过复杂的评估,得出了 “论文买卖行业产值10亿元”的结论。

      在这个产值10亿元的行业中,论文代发行业类似于存在于客户与学术期刊编辑部之间的中介机构,生意红火,客源不断。

       这一现象的出现并不意外,目前国内的论文市场供需明显不平衡,全国有近200万名高校专职教师,超过1000万名中小学教师。除了这两大群体之外,高校学生、幼儿园教师也有发表论文的需求。

       但全国一共只有不到2000种核心期刊,满打满算,每年也只能发表60万篇文章,业内人士 表明“有些水平很高的论文也有可能永远排不上号”。

       在利益的催生下,部分期刊编辑部做起了“收保护费”的生意,通过论文中介收取高额的“版面费”,不同水准的学术期刊收取的价格不同。

       如果发在质量比较低发的“合作期刊”上,每篇价格800-1000元不等,发在省级国家专业期刊,每篇价格是1500-3600元,发在核心遴选期刊上,每篇要4000-6000元。


爆料:别让那个论文骗子跑了!

(表格源自《经济》)

中国战略研究院武夷山研究员还发现了更奇怪的现象。

不同的论文中介,收取的费用也相差悬殊,能达到同类期刊相差几万元的情况。原因是不同中介和不同期刊的关系不同,有的关系好,是“一级代理”,收的费用就低。

颇有一种微商既视感。

另外,论文作者本人的单位级别、学位和职称与代发费用也有关系,单位、学位、职称的级别越高,所需费用也就越低。

有学者认为论文代发严重污染了学术界的一片净土,滋生学术腐败,挫伤了学者们的积极性,并提议禁止学术期刊向作者收取费用。

但有偿发表论文的机制是合法合理、迫不得已的。目前各个主办单位对学术期刊的拨款正在减少,学术期刊不得不自负盈亏,以刊养刊。

学术期刊单靠发行量基本不可能获得足够的经费,收取版面费是为了解决经费不足问题的无奈之举,不是收版面费的学术期刊就是学术垃圾。


爆料:别让那个论文骗子跑了!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花钱发论文很有可能被骗,很多论文中介的“资源”是未经新闻出版部门批准,擅自印刷的假期刊。

       沈阳教授曾从论文中介处拿回5本非法学术期刊,一本期刊中刊载160多篇论文,字体小,内容庞杂,论文作者来自各行各业。

       印非法期刊很赚钱,不受一年12期的约束,凑够了一期就可以开印,还会为了增加收入举办论文评奖活动,花钱就可以买奖。

       尽管找论文中介花费高、风险更高,但交智商税的人仍不在少数。

      2018年,一名女博士为了毕业,找论文中介代发核心期刊,觉得收费五万元“很正常”,过了几个月才意识到被骗。在警察帮她追回了一万多元的损失后,她才知道被骗的不止她一个人。

       除了自己联系论文中介被骗的,还有“假编辑”主动找上门来的。

       2019年8月,厦门的一位研三学生小张在给中国人民大学杂志社投稿后,突然收到了另一家杂志社的论文录用通知,通知中还附上了一个用于收取“收录费”的二维码,要求她在一个月内支付800元的费用。


爆料:别让那个论文骗子跑了!

小张在查找资料后发现,这本杂志也很权威,是中国人民大学杂志社旗下的,也可以被人民大学出版社复印、转载。

最后,小张咨询了人民大学出版社官方工作人员后才得知这是骗钱行为,已经有很多老师都上当了。

除了人民大学杂志社被盗用账号之外,《中国科技期刊研究》、《石油学报》、《实用心脑肺血管病》等杂志的编辑部都曾发布过打击假冒期刊的严正声明,提醒投稿作者擦亮眼睛,切勿被骗。


爆料:别让那个论文骗子跑了!

        论文中介的出现污染了国内的学术期刊环境,但作为学术界“公开的灰色产业”,论文中介与职称评价体系、学位授予制度有着密切关系,到现在为止也没有一种制度能够对这条灰色产业链进行约束。

        对于论文作者来说,找论文中介机构不算明智之举,很有可能花高价在“假期刊”刊登文章。特别是在骗子们冲业绩的毕业季,通过正规渠道投稿依然是最安全且正规有效的方式。

并且在向杂志社投稿之前,还应该认真辨别对方是不是假期刊:

       在“鉴定期刊”时,最好直接查询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网站(个别期刊可能因更名等原因,无法及时查到信息),直接查询期刊官网是不可取的行为,有些假期刊的官网做得比正规杂志还要专业。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曾针对论文中介和假期刊发声:“应该建设一个统一的期刊查询平台,方便科研人员查询。同时,相关的这些期刊也要完善自身的投稿和审稿体系,从内部杜绝买卖论文的情况。相关监管部门也应该加大对假期刊黑产链条的治理,从期刊 信息的供给上正本清源。”

       希望在众多学者的不懈努力下,学术界能早日摆脱“以发表数量和期刊档次论英雄”的怪圈,重返清明。

降重客服 查重客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