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8-27 13:04:50 作者: papercrazy阅读数:141 次
不创新,毋宁死,论文如何创新?早在几年前祖国就发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国家希望人民群众能够发现,发挥自己的创造力并将之运用到建设祖国上。中国学界以及其它各界也都在随着历史的进程发生不易察觉,又确确实实存在的微妙变化。我国于2015年提出的“第一个十年计划”——中国制造2025更是直指“创新”科学上的、技术上的、学术上的“突破性创新”。期待以众多的“突破性创新”赶上甚至超越国外在某些重要领域的科技、工业水平。今天papercrazy带来一篇海外权威的论文分享,科研领域什么最重要?
大部分人的第一反应就是“创新”。然而当贴着“创新”标签的论文和成果像洪水一样四处泛滥之时,我们只能照单全收吗?每年在各个领域都有许多看上去前景无限的论文被发表,但是在很多实验室里,太多貌似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研究却无法复现。2009年,纽约大学的研究人员在《自然》杂志的一篇引人入胜的文章中表示,无需使用药物,大脑刺激或任何侵入性手段,就可以“重写”一个人有关“恐惧”的记忆。
这个结果可能对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治疗具有开创性意义,因此这篇论文在新的PTSD治疗试验中被引用了1100多次。同时,这一发现在大众媒体上也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包括诸如“如何消除人类的恐惧”之类的文章大量出现,甚至出现在著名刊物《纽约客》上。
但是,当比利时研究大学鲁汶大学的科学家试图复现这个实验时,遇到了一个又一个问题。他们在原始研究中发现了许多错误,数据不一致、遗漏和其他令人不安的细节。例如,纽约大学的研究人员测试了比他们报告中提到的要多得多的内容,之后按照研究人员自己的“主观判断”,删除了约一半的样本数据,这一举动与完全公开的惯例不符。
比利时科学家对数据进行仔细研究,并确切地还原了原始实验的执行方式,光是这个过程就花了几个月时间。最终,当他们重现了整个试验过程之后,在结果中没有发现“重写”效果的证据。当他们把这个报告发布之时,距离那篇广受赞誉的原始论文的发布时间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年。
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2013年,一些研究者着手尝试复现肿瘤生长方面的50项备受瞩目的研究。他们发现,记录这些工作的原始论文中没有一个报告了有关研究方法的足够信息,令他们很难尝试独立复制。最终,在与原作者联系之后,研究人员设法重复了一些实验,得到的结果与论文中发表的结果相比,“各有千秋”……
当然,复现失败并不意味着原始研究人员有不当行为,但确实会动摇他们的结论以及其他依赖他们成果的研究。
2005年,一篇对高引用医学出版物的评论发现,只有44%的复现研究产生的结果与原始研究相似。同一研究团队在2012年对心理学百强期刊的出版历史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只有1.07%的论文是复现已有的研究结果。
类似的结果也出现在教育领域,2014年,杜克大学和康涅狄格大学的联合研究显示,在教育领域五种年影响因子排名最高的刊物上,只有0.13%的论文是复现类的文章。该研究的作者之一乔纳森·A·普卢克认为:“区分真相与废话的愿望是科学界的不懈努力,教育科学也不例外。” 合著者Matthew C. Makel说:“如果想在现实世界中依赖教育研究的成果,那么进行独立复现是必不可少的。” “重要研究结果的复现将导致更强有力,更准确的政策和实践建议。”
作者总结了八个原因或偏见,可以解释教育研究领域缺乏复现研究的原因,包括提交偏见、资金偏见、编辑/审阅者偏见、期刊出版政策偏见、招聘偏见、晋升偏见,期刊分析偏见和“新颖等于创造力”偏见。
科学家很少关心复现,因为复现不会促进他们的职业发展。当人们可以进行自己全新的、令人兴奋的实验时,并且有机会在学术评审委员会和期刊编辑们面前展示从而提高自身的学术地位时,为什么还要进行复现研究,仔细检查别人的工作呢?
全球科研界每年发表的论文数以百万计,如果人们希望真正有价值的研究成果能够脱颖而出的话,那么给复现研究以更多的重视以排除那些不甚可靠的研究就很重要了。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则有必要重新审视整个科研体系的激励机制,改变目前科研工作对“创新”的过度重视,给予复现研究和同行评议以更多的激励措施,让学术论文具备其应有的价值:有力,可靠和可复现。
我记得我们的本科毕业可以选择两种毕业考核,一种是毕业设计,这是不用查重的;还有一种是毕业论文,规定是需要通过论文检测系统的查重的。那些需要提交毕业论文的准毕业生们,整天忙于修改论文和降重,却怎么也降不下来。
2023-01-04作为一个曾经写过论文,并且经历过论文查重的人,真的觉的有的时候论文查重,比起论文写作更困难,所以我认为现在更让人痛苦的不是论文写作而是论文查重。
2023-01-04每一位将要写论文的学生,在开始写论文前都要面临一段煎熬而又恐慌的时间,煎熬论文命题的写作,恐慌论文写作的失误以及论文查重时的标红,这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无论你准备的多么充分,都会面临对未知的恐慌,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减轻这种恐慌。
2023-01-03四年的大学时光一闪而过,学生们都觉得时间过得飞快,马上就要毕业了。这个时候既面临着即将要找工作的压力
2023-01-03